【摘要】2025年智驾芯片行业迎来关键拐点,技术竞速白热化的同时,中算力市场开始井喷。
地平线征程6M抢占20万级车型市场;英伟达Thor、芯擎星辰一号(最高2048TOPS)加速高端布局,Momenta跨界造芯完成流片,冲刺量产窗口期。
软硬全栈正在加速:地平线开放HSD算法却坚持Tier2定位,Momenta借自研芯片强化算法闭环。
数据闭环效率与方案下沉能力成为新方向,留给单一技术路线者的时间所剩无几。
以下为正文:
2023年到2024上半年,智驾芯片市场的主题还是蓄力。
彼时,各个玩家要么靠低算力产品上量铺生态,要么闷头打磨旗舰大算力产品,头部厂商则是两样兼具。
展开剩余89%2024年中,智驾芯片阵营初具雏形,地平线刚刚发布J6系列产品,旗舰大算力芯片征程6P还并未问世,芯擎、蔚来、小鹏、英伟达等厂商,都在这个时间窗口内有所突破。
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是从2025这个公认的“智驾元年”开始的,但主题则大有不同。
01
进度冲刺
2025年前后,智驾芯片厂商明显加速新品发布,车厂定点项目也显著增多。
产品节奏上,此前埋头打磨已久的地平线相对顺理成章,进度可以预见。目前其已正式推出旗舰智能驾驶芯片征程6P,基于BPU“纳什”架构,560 TOPS的超强算力,专为Transformer、BEV等大模型优化,支持端到端、VLA等先进智驾算法高效落地。
在这个过程中,地平线加了个小插曲——HSD(Horizon SuperDrive),专为城区NOA优化的算法方案,征程6P则作为HSD的核心算力平台。
目前,奇瑞已采用打包方案,将于2025年9月在星途品牌全球首发量产。
除奇瑞外,征程6系列也已与超20家车企达成合作,包括比亚迪“天神之眼”、吉利“千里浩瀚”等头部智驾系统。
此外,地平线本身具有庞大的渠道优势,上汽集团、大众集团等股东、比亚迪、博世、电装等战略合作方、智驾大陆等投资公司都可以推广其芯片,基本盘稳固。
与此同时,芯擎科技和Momenta的速度则让人略感意外。
芯擎科技最初由吉利投资的亿咖通和安谋科技(中国)合资成立,后续芯擎科技引入了武汉经开汽车基金、红杉、一汽资本、中芯聚源、城通等产业和政府资本。
此前芯擎科技的主流产品是龍鹰一号和龍鹰一号Lite,主打智能座舱和舱行泊一体,已经在吉利、一汽、长安等众多整车集团等到应用,并赢得了大众在海外市场的各类车型定点。
近期亿咖通科技宣布旗下安托拉1000 SPB中央计算平台基于芯擎科技7nm车规级芯片龍鹰一号,已经成功实现了单芯片“舱行泊一体”功能的三域融合稳定运行,并完成实车测试验证。相比传统方案,该方案拥有极高的性价比,至少可以降本20%。
比亚迪、吉利、奇瑞等主机厂已经打响了“全民智驾”之战,如何进一步降低汽车智能化普及的成本,并且大幅提高开发效率,已经成为了各大主机厂决战汽车智能化下半场的核心关键。
芯擎和亿咖通的战略组合,是在提前为赢下降本战打基础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近期芯擎科技已经主打一款新品星辰一号,属于系列智驾芯片,星辰一号Lite对标英伟达Orin-X芯片的产品,单颗256TOPS算力;星辰一号标准版对标双Orin-X的芯片,单颗算力512TOPS,且能够以多芯片级联方式,最高实现2048TOPS的算力,完全支持L2-L4级算力需求。
据悉,星辰一号会在今年量产、明年交付,2025香港车博会现场有直接跑起来的演示系统。
另一边,智驾方案公司Momenta旗下芯片公司也开始逼近芯片发布临界点。
据知情人士透露,其今年2月已完成流片,目前已经完成车规CB(Cross Build,同一版芯片设计同时在两家不同晶圆厂/同一晶圆厂的两条工艺线生产,通过对比两批晶圆的性能参数与缺陷率,排除单条产线工艺波动导致的可靠性风险)
交付流程上,最晚今年9月有首批工程样片,Momenta之所以进展速度较快,一方面是采购了美国小众公司定制IP,针对性优化自研算法;另一方面也在战略上试图争抢2025年的关键节点,9月前如果能交付A样,若进度达标,2025年定点甚至装车仍有可能。
但后续想要替换自家芯片上车,仍面临诸多困难。
一方面,现阶段项目合作对象主要聚焦于本土车企,第三方芯片对手大多有自家的绑定生态,在竞速白热化的时候选择给机会去为Momenta做验证,即使给低价,也是个比较有风险的决策。另一方面,算法授权费一旦与芯片捆绑销售,车企就可能要求捆绑降价,利益会相互冲突。
另一方面,海外车企由于有更多可靠性要求,如大众要求SOP前24个月送样,且需通过ASIL-D功能安全认证,进入速度相对较慢。
若按常规流程,芯片量产装车最早需等到2027年,无疑错过了2025-2026年行业的智驾上车窗口期。
且外资车企普遍要求关键芯片具备“双货源”,防止单一供应商断供风险。Momenta作为新晋芯片商,短期内难以被认可为第二货源,且替换价值也有待考量。
与此同时,英伟达预计今年中将率先提供730TOPS 的低算力版本Thor芯片,极氪、理想、小鹏、比亚迪、沃尔沃、丰田等车企,以及元戎启行、卓驭科技等供应商,早早就下了量产订单。
从共性看,目前各家芯片产品大多集合 CPU、GPU、MCU 等多类型计算单元,完成异构计算,制程上7nm 已经成为最低门槛,NPU架构的打磨成了加速产品上新或打造产品特色的关键手段。
02
中算力井喷
今年2月,比亚迪打响的智驾平权战役在行业内产生了颇多影响,对于智驾芯片厂商而言则是迅速将重心转移到了中算力市场。
如果说低算力可以拼价格、拼生态,高算力可以拼故事、讲品牌、甚至给一些时间去打磨适配,中算力则是一视同仁,性价比和量产速度成为考量的唯二因素。
这种特点与今年车企的主要销售点有关。以比亚迪为例,其80%以上的销量集中在20万及以下市场,高速NoA等功能是标配,中算力芯片属于刚好能达到效果又不至于冗余加价的产品,其天神之眼C搭载的正是地平线的中算力芯片产品征程6M。
进入10-20万市场,竞争维度反而简单了,性价比是王道,够用的就能上车,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,是存在乱拳打死老师傅的可能的,也给了新势力一些机会。
这一规则下,中算力只剩下谁更好、选择谁的问题。
此外,上一代王者Mobileye已经在蓄力海外市场中算力。
2025上海车展期间,Mobileye的“环绕式ADAS™”方案发力以高速NOA为代表的中阶辅助驾驶市场。据了解,该方案已经拿下了大众汽车集团面向全球市场的量产车型定点。
这意味着中阶辅助驾驶市场迎来一位重磅选手。大众汽车集团的项目很重要,海外打磨好中算力,也能为日后在国内市场的推进提供现实范本。据了解,Mobileye“环绕式ADAS™”方案的标准配置包含1个长距前视摄像头、4个短距泊车摄像头,以及多达5个雷达,同时也可选配长距后视摄像头等额外传感器。该方案不堆砌昂贵的传感器硬件,依靠先进的算法,在做到安全可靠的同时,更具性价比优势。
除此之外,Mobileye依托先进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软件创新,软件优先的架构,也赋予了车企更多全新的应用可能。
03
软硬全栈 or 抱团?
实际上,技术进度之外,去年智驾芯片行业的一个最新战略变化是:芯片商和智驾方案商开始有了微妙的关系。
以地平线为例,即使在2024下半年打响了HSD(Horizon SuperDrive)的软件故事,完善了软硬全栈的版图,但也仅仅是针对于高阶智驾做的适配,背后的核心还是服务于高阶战略。
而在此前更大的基本盘上,地平线还是和各家方案商紧密抱团,甚至联系得更紧密了,外界宣传上,地平线也保持了一贯的Tier2口径。
这意味着,在高速NOA和部分城市NOA的适配上,即使是已经重资源布局软件方案的地平线,也没打算和方案商抢生意。
另一个例子则是Momenta的冲刺,Momenta作为国内拿项目最多的智驾方案公司,自家芯片一旦适配了算法,就能有更充足的验证空间,而这是后续冲刺高阶、摊薄成本的关键环节。
三者都冲刺软硬全栈,已经说明了头部厂商对综合能力的重视。
此外,芯擎科技今年举办的2025生态科技日上,官宣了芯擎科技全球自动驾驶总部落地江北新区,将开展高阶自驾芯片全产品线的研发迭代及市场应用。
基于此,芯擎科技也在推出自己的智能驾驶系列解决方案,能够覆盖从L2级别智驾、高速NOA、城市NOA、全场景智驾到高阶舱驾融合的需求。可在最短的时间内,提供从主动安全、高速NOA、城市NOA以及端到端智驾大模型功能。
但无论走哪条路径,芯片硬件和软件算法之间的连接都在加深。要么大而全争抢全栈,要么抢先一步站稳组合生态,单打独斗的中小厂商、高阶量产成绩不佳的厂商都会在加速迭代的进程中逐渐掉队。
04
尾声
智驾芯片竞赛正悄然越过技术较量的临界点。
进度追赶、中算力市场井喷背后,是产业链价值分配的重构。地平线开放HSD算法、Momenta补齐芯片能力,都揭示出软硬件适配的关键作用。
数据闭环效率与方案下沉能力预期会更加重要实盘配资平台下载,留给单一技术路线者的时间所剩无几。
发布于:黑龙江省